close

進入到金融市場,圖的無非是增加一點額外收入。

但台股市場本身就是一個淺碟型的市場,大咖、法人的影響力之大相信也不用低手哥多費唇舌來解釋了。

 

因此低手哥在上課不斷強調,我們必須清楚知道在這個市場對手是誰。

 

很多人直覺的答案是『法人』,而這法人不外乎就是外資與內資(自營商)。

雖然低手哥不想給各位漏氣,但把外資與自營商當成『對手』...

要嘛你不是太看得起自己,不然就是太看不起法人了。

 

金融市場,你的對手近在咫尺

在這個市場創造成交量的參與者有三位,第一就是外資,第二就是自營商,第三就是散戶。

 

是的,你沒看錯,截至目前為止,台股的散戶仍佔有一定成交比重(雖然也是逐年下降中)。

 

所以你的對手其實離你很近,甚至就坐在你隔壁。

沒錯,你的對手就是『其他的散戶』。

 

因此在金融操作上,我們要做首要事情就是『和大咖站同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誰是這個市場的老大。

 

判斷方式

統計外資、自營商於現貨、期貨、選擇權每日成交的比重。

藉由每天的成交比例來判斷誰是特定市場的掌控者。

 

現貨市場

以2015/11/27為例。

外資買超134E,賣超168E,買賣超淨額為-34E。

自營商則是買超43E,賣超68E,買賣超淨額為-25E。

投信則是買超6E,賣超10E,買賣超淨額為-4E。

 

當日成交總額為653E。

 

 

 

假設3大法人買賣超交易額所對應的交易對象皆為第三方,那個別創造出的交易量為:

外資:134+168=302

自營商:43+68=111

投信:6+10=16

 

3 大法人總計=302+111+16=429

佔當日總比重為:429/653=65.6%

 

而個別法人所佔的比重為:

外資:302/653=46.2%

自營商:111/653=17%

投信:16/653=2.4%

 

整體來看,在這樣寬鬆條件的前提下,也沒有特定法人交易額佔總交易額一半以上,這顯示在現貨市場有另一股強大的力量與之抗衡。

 

這力量有可能是大家常說的政府、行庫,更有可能是大家所提到的,那隻在市場背後無形的手。

 

不過整體來看,外資與自營商兩者合計就佔了6成以上,顯示操作股票者,這兩大法人每日前十大買賣超就值得追蹤。

 

 

 

期貨市場

期貨是指數型衍生性商品的指標。

就我們一般的認知(或學習到的知識),外資在期貨市場可說是呼風喚雨,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就讓我們利用2015/10月外資與自營商每日的成交比重來見分曉。

 

 

由上表我們可以發現,外資的成交比重集中在50%~60%之間。

最低也有到40%以上,最高則超過70%;不過超過這個比重則是因為結算周換倉的影響,因此推斷整體外資佔整體期貨市場約5~6成的成交量。

 

自營商則是20%~30%多一點。

 

兩者占整體期貨市場的成交量在70~90%之間。

 

而就成交量來看,外資確實為這個市場的主要交易者。

多數籌碼也的確在他手中,整個市場被外資主導的機率也大為提高。

 

因此,期貨市場的老大為外資,初步推斷是沒有問題的。

 

選擇權市場

從選擇權市場想要看出端倪,低手哥坦白說得花點心力才行。

選擇權籌碼並不如期貨籌碼那麼直覺,所以多數人放棄判斷這一塊,這是相當可惜的。

 

要觀察誰是選擇權市場的老大,就讓我們先由這個市場總成交量來看。

選擇權與期貨有個很大的差別,就是買權、賣權所對應的履約價即是一個契約,因此容易讓人有眼花撩亂的感覺。

 

而我們在統計總成交量時需把所有的契約成交量加總起來,如下圖。

在2015/7/8選擇權市場的總成交量為1,825,414(一百八十二萬多口)。

這成交量是所有買權(call)與賣權(put)的總和。

 

 

 

接下來請各位去找出三大法人在買賣權,每天的交易量,如下表。

 

【外資】

買進買權=60,028口,賣出買權=56,712口,總成交量=60,028+56,712=116,740口

買進賣權=102,800口,賣出買權=88,450口,總成交量=102,800+88,450=191,250口

 

所以外資在OP當日總成交量為307,900口。

 

【自營商】

買進買權=366,898口,賣出買權=473,940口,總成交量=366,898 + 473,940=840,838口

買進賣權=378,827口,賣出賣權=383,647口,總成交量=378,827 + 383,647=762,474口

 

自營商在選擇權總成交量為1,603,312口。

 

投信數量很少,所以忽略不計。

 

 

所以外資與自營商個別在選擇權市場所佔的交易比重如下:

 

外資=307900 / 1825414 = 16.8%

自營商=1603312 / 1825414 = 87.8%

 

到這邊或許會有人疑惑,為什麼外資與自營商相加起來超過100%?

這是因為假設的條件是所有法人都個別向第三者交易,彼此沒有互相搓合。

所以就數據來觀察,外資與自營商彼此一定有搓合(交易)。

 

而就比例上來看,自營商是這市場最主要的交易者,所以自營商是選擇權市場的大哥。

 

了解市場的老大

就盡量跟老大站同邊

在了解到誰是市場市的老大後,我們要做的不是打趴老大(我們也沒能力辦到),而是在狀況允許下,盡可能地與老大站同邊。

 

各市場對應操作的關鍵

從上面的市場可以知道,個別市場的老大分別是:

 

現貨:市場大咖/外資/自營商

期貨:外資

選擇權:自營商

 

【現貨】

在現貨市場上,沒有單一法人能主導這個市場。

如果其他人做多,某一位逆著做只有被嘎爆的份。

 

而大盤又為所有衍生性商品之母,因此他具有最重要的特性:趨勢。

 

所以在大盤指數的漲跌上我們就要特別注意,注意程度甚至要超過你手邊任何一種商品。

即便你早已投身進入衍生性市場,你仍要關注大盤指數的漲跌狀況。

 

因為當大盤創造出一定的漲跌幅度時,你就必須察覺到這並不是單一法人的行為,這絕對是有力人士大額買進、賣出所造成的影響。

 

當大盤殺超過150點時,請暫時不要去想多方的事情,相反的,當大盤拉抬150點時,也請先放棄空方的想法。

 

【期貨市場】

期貨主導者是外資。

所以外資每天持有部位的增減以及淨額狀況就是你主要關注的重點。

 

增減部位代表他調整的意圖,淨額則是顯示出他當月的主方向。

 

畢竟他是這市場的主導者,也是持有籌碼最大的角色,你要相信,越接近結算,他絕對會比你更在意指數的位置。

 

所以外資的變動成本就是短線轉折的重要指標。

當外資要進行短線調整時,首先會出現異狀的就是籌碼結構,接著就是反向加倉,直到指數反向行進完成後,反向持倉才會退場。

 

總結你在期貨上要關注的指標:

1. 外資每日的增減部位

2. 外資的淨額總數

3. 外資的變動成本

 

【選擇權市場】

選擇權市場的大哥是自營商。

不過自營商的成交量的比重已經高到一個狀況。

這狀況就是『不管你買賣哪個契約,你有85%的機會都是跟自營商成交』。

 

這狀況是不是有點詭異?

 

如果你能察覺這樣的狀況,相信你就能理出這樣的邏輯。

『自營商本身並不是主動交易者,而是被動交易者』。

 

所謂被動交易,就是等待交易,等待顧客上門來交易。

衍生性商品的市場是零和市場,所有部位都是一多對應一空。

 

因此被動交易者呈現著永遠與主動交易者對作的狀況。

 

這顯示了被動交易者的兩個主要特性:

1. 無法選擇方向,永遠只能與交易者對做。

2. 清楚的了解到市場上的多空看法。

 

而主動交易者包括除了自營商以外其他所有的市場參與者。

 

這參與者相當然耳包含了外資與散戶。

 

因此在選擇權市場,籌碼在誰手上就是最大的重點。

外資必然是最大咖的主動交易者,而他大部分的部位自然也會與自營商對做。

但這兩位大咖對做,常常會打的烽火連天卻走不出方向。

 

所以這時關鍵人物-散戶在這邊就會扮演行情突破的角色。

想像一下,當外資與自營商在OP同步BC時,推測是誰與他們對做對應SC?

 

答案當然是散戶,即便不是全部,也占了大多數。

而當外資與自營商聯手,請相信一個事實,那就是散戶是沒有獲勝的機會的。

 

所以在選擇權市場,必須注意以下的關鍵:

 

1. 外資主動交易的狀況,這顯示他多空的態度

2. 籌碼在誰手上

 

結論

進入到這個市場,既便不拜碼頭,也得對老大低頭。

 

法人擁有著絕對的優勢,他們也幾乎主導著方向。

既然他們就是方向,那跟他們站在一起,絕對比跟散戶站在一起來的安全。

 

記住,你的對手不是法人,而是其他的散戶。

你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危險的地方不要去。

 

而這危險的地方,就是老大不在的地方。

 

祝各位做單愉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低手解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