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由昨天的"借琴事件",讓我想到預設立場真是一個很危險的思考方式。
我發覺很多無形的壓力、挫折或是無力感都是預設立場下的結果。
人的一生,進步的過程都嘛是標準的"試誤法",也就是做了有經驗,錯了就改,對了就保留,就這麼簡單。
但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教育的錯誤普及,讓許多人在還沒去做一件事情前就會有"這一定會怎樣怎樣"的預設狀況。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預設立場的結果一定不對,但偏偏所有事情就是要靠修正的過程才能獲得成功的經驗。
而當你預設立場這件事情時,無論這件事情的結果為何,在第一步我們就已經先假設結果會是"失敗"的事了,這也要怪我們的教育方式,搞得大家都不敢犯錯,教育應該是要教人如何在一定程度內嘗試並接受自己的錯誤然後修正才是。
雖然做了也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做我敢說更沒道理會成功。
況且,一件事第一次不成功,那是經驗不足,或是有其他理由,這些都是可以修正的問題。
但如果剛開始就假定自己會失敗,無法踏上這個過程,就無法體驗這趟旅程,我們就更無法以身體感受每次的經驗,沒有經驗,如何修正?
預設立場的思考方式,會很危險的將我們帶入到不願嘗試,然後一直陷入沒有經驗可以提供進步的惡性循環。
所以我要推崇Nike所說的:
Just Do it.
然後我再加一句:
Don't think too much about unknown.
我發覺很多無形的壓力、挫折或是無力感都是預設立場下的結果。
人的一生,進步的過程都嘛是標準的"試誤法",也就是做了有經驗,錯了就改,對了就保留,就這麼簡單。
但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教育的錯誤普及,讓許多人在還沒去做一件事情前就會有"這一定會怎樣怎樣"的預設狀況。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預設立場的結果一定不對,但偏偏所有事情就是要靠修正的過程才能獲得成功的經驗。
而當你預設立場這件事情時,無論這件事情的結果為何,在第一步我們就已經先假設結果會是"失敗"的事了,這也要怪我們的教育方式,搞得大家都不敢犯錯,教育應該是要教人如何在一定程度內嘗試並接受自己的錯誤然後修正才是。
雖然做了也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做我敢說更沒道理會成功。
況且,一件事第一次不成功,那是經驗不足,或是有其他理由,這些都是可以修正的問題。
但如果剛開始就假定自己會失敗,無法踏上這個過程,就無法體驗這趟旅程,我們就更無法以身體感受每次的經驗,沒有經驗,如何修正?
預設立場的思考方式,會很危險的將我們帶入到不願嘗試,然後一直陷入沒有經驗可以提供進步的惡性循環。
所以我要推崇Nike所說的:
Just Do it.
然後我再加一句:
Don't think too much about unknown.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