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初開始,外資的期貨籌碼可以說是一路向上噴發,幾乎每月都看見新高,淨額數量更是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今年的9月與10月,更是出現量9.3W淨額多單的數量。
如果各位沒感受這淨額多單的威力,我們就用契約價值來換算。
以指數9000來計算,一口大台多單契約價值是 9000 X 200 = 1,800,000,是180W元,等同於目前台積電的股價。
9.3W X 180W =1674(億)。
1674億是甚麼概念,就是目前將近4天台股的現貨交易量。
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但長時間對籌碼有做紀錄的人一定有發現,這在之前是完全沒發生過的狀況,這是從今年才開始有的特殊情形。
我們就由下表來觀察今年外資在台指期上佈倉的情形。
從今年初外資的多單持續增加,到了4月時就已經突破過去的歷史新高49523口,雖然在5月有短暫減少一段,但整體額度仍維持在2W口以上的水準。
接著從6月起外資多單可是買不軟手,多單一路直奔7W口,9月就創造了超級天量9.3W口的淨額多單。
週期:2016/1/4~2016/11/3(至今)
而在這段時間指數也不是沒有拉回,如6月的拉回波指數雖然下跌,但淨額多單卻沒有退。
這段時間淨額多單基本上已經與行情沒有太多直接關聯,即便在9月創新高後退一波,但之後再度創新高量。
台指指數 VS 外資淨額多單
為了證明這是近期才有的特殊現象,我們將時間軸拉回到2007年年中,將週期放大到: 自有期貨籌碼以來的狀況。
從下表我們也可以發現,過去歷史最大值出現在2008年下旬時,當時是接近5W口,遠不及今年的狀況。
因此可以確認外資在台指期的佈倉方式確實與過往不同,這也代表他的操作模式已經出現變化。
週期:2007/7/2~2016/11/3(至今)
金融市場就是一多一空的對應,有人買就有人賣,多單的增加代表著空單同時也在場內。
外資淨額多單的數量增加到這麼多,到底是誰跟他對應了呢?
我們將其他兩法人在今年台指期淨額的數據。
【自營商】
自營商在台指期一直都不是主角,從下表也能發現,今年自營商淨額多單都在-10000~+6000範圍移動,多數呈現負值偏空,不過並無法與外資大量增加的多單對應。
【投信】
在做出投信於今年的台指期佈倉表時我們就能發現抓到兇手了。
從下表投信空單持續的增加到最大值的-5W口,就能判斷出是投信與外資在對應台指期的籌碼。
接著我們同步將投信自有台指期籌碼的歷史資料撈出來,發現除了2008年曾經到達-3W口外,其餘時間籌碼都非常緩和與平靜。
直到2016年為止,證明在2016年之後的籌碼確實是這兩位法人在彼此對應。
週期:2007/7/2~2016/11/3(至今)
我們將外資與投信於2016的台指淨額同步,就更能發現他們確實呈現正相關,外資多單增加投信就同步增加空單,反之亦然。
【投信是最大輸家??】
今年拉回次數不多,尤其到年中旬之後指數更是一去不回頭,呈現不是上漲就是盤整的狀態。
這樣就投信的佈倉來看,投信每月換倉空單越來越多,而指數又越來越高,換算起來投信早已輸到脫褲子。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雖然我們常說投信是散戶的集合體,散戶自然就是該輸錢。
低手哥也確實聽到其他同行說過,投信就是輸不怕,拼命凹、拼命逆勢操作。
低手哥想說,雖然投信不如其他兩位法人,但請以別把投信看的這麼扁。
投信在有些狀況之所以輸錢,並非他們操作失當或是判斷行情能力薄弱,而是規則上對他們不利。
他們為了要符合規則操作,即便知道砍下去是不對的,他們也仍會砍,即使有時明知道還不到買點,他們仍得將額度補足。
而這次投信所持有的空單部位如此龐大且又與行情相反,就邏輯上來說投信不可能不在意,更不會放任這樣的損失。
所以投信必然在其他商品的操作有能力將此部分的損失補回來,甚至獲利。
這邊我們就必須想想投信的定位,他的身分以及他的影響力範圍為何。
投信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的簡稱,主要營運方式是向大眾募集資金,這筆資金就稱做 『共同基金』 。
而投信受到投顧公會的規定限制,股票型基金持股比率必須在70%~95%之間,這規定也讓投信不如自營商能在市場上靈活的操作。
也因為這個原因,投信在多頭市場時就較佔優勢。
在了解到法人今年在台指期佈倉的關係後,下一篇,我們就要來探討外資與投信如何運用這樣的方來穩定獲利。